十年起伏,拐點將至:中國醫用冷柜從“疫情狂歡”到“出口突圍”的下一站
9 月 25 日,IEC/PC130 全體會議暨第三屆醫用低溫儲存設備國際標準化學術會議在海口閉幕。產業在線制冷事業部副總經理邢姍現場發表《醫用冷柜市場變化及發展趨勢》演講,用“三段論”復盤行業十年軌跡,并給出“2027 年重回正增長”的中長期預判。
一、十年三輪周期:政策、疫情、理性
1. 2015-2019|政策紅利期
疫苗法、分級診療、科研經費加碼三重共振,行業規模 CAGR 超 15%,年銷量由 20 萬臺升至 40 萬臺。
2. 2020-2021|疫情脈沖期
新冠疫苗全球接種催生“爆柜”行情,2021 年銷量 57 萬臺,創歷史新高,兩年凈增 17 萬臺,相當于再造一個 2018 年市場。
3. 2022-2024|理性回調期
需求透支+財政緊縮,銷量連續兩年雙位數下滑,2024 年行業規模已回到 42 萬臺,接近疫情前水平,完成“去泡沫”。
二、2025 半程信號:降幅收窄,出口接棒
① 總量:H1 銷量同比下滑 7.2%,降幅較 2024 年同期(-18.5%)顯著收窄,行業觸底跡象明確。
② 內銷:H1 下滑 13.9%,短期仍承壓;財政貼息與基層衛生院改造對訂單的拉動預計 Q4 顯現。
③ 出口:H1 增長 9.9%,連續三季正增長;十年出口 CAGR 30.3%,2025 年出口占比首次突破 35%,成為“穩盤器”。
④ 產品結構:-86 ℃ 超低溫機型出口均價上漲 12%,高端化取代“價格戰”。
三、2026-2030 展望:四大引擎重啟增長
1. 需求剛性:WHO 預苗全球覆蓋率目標 90%,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未來五年冷鏈預算增 40%,海外招標常態化。
2. 政策賦能:中國《疫苗運輸和貯藏管理規范(2025 版)》要求縣級疾控中心 2-8 ℃、-20 ℃、-86 ℃ 三級儲備,帶來 8-10 萬臺更新缺口。
3. 場景延伸:細胞治療、ADC 藥物、寵物疫苗、生物樣本庫等新增需求年均增速 >20%,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4. 技術出海:國產變頻復疊、碳氫深冷、雙系統雙獨立樣本庫技術已獲歐盟 MDR、美國 FDA 510(k) 認證,出口溢價提升 15%-20%。
四、關鍵變量與風險
• 海運價格波動:出口占比提高后,海運費每上漲 10%,利潤將被壓縮 1.8 個百分點。
• 碳關稅:歐盟 CBAM 2026 起覆蓋電力間接排放,高能耗發泡工藝需提前切換環戊烷 + 真空板方案。
• 地緣政治:拉美、中東部分國家招標增設“本地化組裝”條款,布局 CKD 工廠成為下一道門檻。
結論
短期底部已現,出口率先回暖;中長期看,全球公衛投入剛性疊加中國技術突破,行業有望 2027 年重啟正增長,2029 年規模再次站上 55 萬臺。誰能把“超低溫+物聯網+綠色制冷劑”做成標準化解決方案,誰就拿到下一輪的通行證。
免責聲明:本平臺部分內容轉自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不宜之處,請聯系我們,并提供相關證明,本平臺將及時處理。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需保留本平臺注明的“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